关注 | 乐至工业经济跑出“上扬线”
| 招商动态 |2017-01-12
“
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79.4亿元,同比增长9%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.3%;纺织、食品、机电、汽车及零部件“3+1”主导产业全年实现产值216.7亿元,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7.5%……
2016年,乐至县坚持“工业强县”战略不动摇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进一步完善“稳增长、调结构”措施,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,工业经济在逆境中跑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线。
”
完善“一园三区”
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承载能力
2016年,乐至县以“纺织鞋业城”“汽车配件城”双城驱动为载体,以“一园三区”为集群产业承接平台,紧紧围绕“三基地一强县”目标,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产业承接提升基地。
围绕“产城融合”,乐至按照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设计、高质量建设、高效益运行的标准加快推进“一区三园”建设。童家发展区文峰工业园核心区加快建设,西郊工业园区道路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,中天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完成总体规划。空间分布有序、产业特色鲜明、产业集群发展的童家发展区“一区三园”产业发展平台初步构建,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发展框架已经成型。
到目前,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已突破11平方公里,工业集中度达85%。园区实现水、电、气、路、邮、视、讯“七通一平”,先后荣获“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基地”“省特色产业园区”“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荐特色园区”等荣誉,并被省委、省政府列入“51025”工程,是全省重点培育的25个500亿园区之一。
“作为省级重点培育的工业园区,我们把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作为服务项目、促进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来抓,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外来客商。”该县园区办一负责人说,“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,完全可以承载各大企业入驻。”
抓项目“牛鼻子”
为工业经济稳增长“造血”
“大项目、好项目是工业持续增长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源泉和动力。”乐至人深谙项目对工业的重要性。
按照“抓住关键、找准定位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”思路,乐至县紧紧抓住“项目年”契机,大抓项目、抓大项目,牢牢抓住了项目“牛鼻子”。
加强招商引资力度,努力完善项目推进“绿色通道”,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;强化项目跟踪服务,加强协调配合,形成工作整体合力,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促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;实施产业链升级改造和高端产业突破“两大技改工程”,全力以赴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;继续落实项目工作例会制度和领导挂联制度,严格对照工程工期,强力推进竣工项目投产。
2016年,入驻乐至的海晨日化一期生产设备已经陆续进场;联友纺织60台喷气织机及顺琪纺织24台喷气织机、乾源纺织3万纱锭紧密纺、8台倍捻机等项目均已竣工投产;贵均卫材迁扩建项目、通士达生物与澳洲合作项目等均已竣工并逐步开始试生产……一个个大好项目入驻乐至、竣工投产,对乐至的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“造血功能”。
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
为工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
2016年,乐至县坚持抓大育小、外引内延并重,积极做强龙头企业、做优规模企业、做大微小企业,抓好产业园区建设,大力推进企业入园集群发展;对企业创名牌产品、绿色食品,创建国省级技术中心,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给予大力支持,帮助企业不断做大做强;全力推动全县“互联网+工业+农业”行动,帮助企业展示产品,拓展销售市场、提高管理水平,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稳增长。
不仅如此,乐至县还坚持“走企业、解难题”活动常态化,通过县级领导帮扶责任机制解决融资困难、项目用地、资金兑现等难题,促进企业健康发展;对停产、半停产企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,实行转产、租赁等方式盘活企业闲置资产;及时兑现稳增长17条、22条政策,组织企业申报国、省、市项目资金,帮助企业解决“过桥”资金,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题,保障企业稳定生产,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“保姆式”服务。
“正是有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,我们园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竣工,并陆续引进设备准备投产,真的很感谢。”谈起园区的建设,海晨日化产业园负责人邹鼎全如是说。
